金融下乡探新路
年末岁尾,冬小麦正储存着拔节生长的力量。
淮南市凤台县杨村镇,在金融的支持下,曾经的一块块“巴掌田”已经集中连片,耕种更集约,管理更智慧,当地百姓对来年的丰收也有了新的憧憬。
产业兴旺、乡村建设、农民致富都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服务支持。
长期以来,农村是金融服务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安徽做出了更多探索。
11月,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加快金融下乡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在江淮大地广袤的农田上,在恬静的村落中,如何破解乡村金融服务短板的答案,正在悄声诉说。
“藏粮于技”的金融保障
作为淮南市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宏斌每天都要在田埂上转转。
从最初创业时候承包的100多亩地,到如今托管了6000多亩地,陈宏斌坦言,一路走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去年买新的农机,贷款了60万元,今年上半年买小麦化肥农药又花了十几万元,到了要跟种子公司订下半年的稻种的时候,资金一下子周转不过来。”陈宏斌回忆,“得知我们有资金需求之后,好在中国银行凤台县支行及时给我们贷了100万元,而且还是纯信用贷款,利率也很低。”
陈宏斌口中的纯信用贷款产品,是中国银行淮南分行与国元保险淮南中心支公司合作开发的“助粮贷”产品,依托种植险保单进行贷款增信,经营满两年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可凭基础资料和国元农险保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见单即贷,按照保单的土地规模核定贷款金额。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明确,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机构与农资生产、供销等产业链各环节生产经营主体对接,满足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采购周转资金需求;优化农田建设融资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贷款规模,每年累计投放达到60亿元;加强农业生产托管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与托管服务组织深化合作,推广“服务主体+银行+保险+龙头企业”等融资模式,创设土地托管贷、订单融资贷等专属信贷产品,通过保险保障等方式,发挥综合金融优势支持农业生产托管。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在创新研发初期、商品化阶段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对于种业企业来说,知识产权难以定价,融资难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为种业阵型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融资计划,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经营模式开发定制金融产品,加强种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持续完善种业企业名单库,全量纳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种业专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区内企业单设信贷规模、提供利率优惠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到2025年底,“种业专区”对接贷款余额达到10亿元。
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行动。去年2月,光大银行合肥分行与安徽种业龙头企业——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后,为荃银高科收购新疆祥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权,累计提供了2亿元并购额度支持。并购完成后,祥丰生物在荃银高科赋能下全面构建起商业化育种体系,承担了国家鲜食玉米测试等工作,其开发的70%淀粉含量高直链玉米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链一策”的特色探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振兴,金融是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金融服务要匹配产业特点。”业内专家指出,“农村有很多特色产业,比如皖北的肉牛产业、皖西的白鹅产业、皖南的预制菜产业等,这些产业各具特点、信贷需求不同,贷款额度、期限、还款方式均有差异。”
眼下,安徽正在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与禽类不同,肉牛养殖周期较长,对资金的需求周期也相应更长,而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一般只有1年。
如何优化肉牛产业金融服务?《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育肥牛贷款期限延长至2年至3年、基础母牛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至5年,建立肉牛信贷统计机制,推动肉牛贷款规模与产业规模相匹配;设立肉牛保险,提高保险保额,公平合理拟定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肉牛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对肉牛“活体贷”风险进行补偿。
针对白鹅产业的特点,《实施方案》也提出,要探索适合白鹅养殖特点的活体价值评估、抵押物监控方式,扩大白鹅活体抵押贷款规模;拓宽白鹅产业经营主体抵押物范围,推广养殖设施、加工设施抵押贷款;鼓励有条件的白鹅产业集聚地区设立养殖担保贷款基金,支持白鹅产业集聚地区开展专项融资对接活动。
现代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深度发展,涌现出更多全新的农村金融业务需求,树立金融服务农业全产业链思维,将信贷资源嵌入乡村特色产业链条,有助于加强产业振兴金融支持。安徽正聚焦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面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优质中小微企业,形成链企名单,推进产业链龙头企业确认名单、应收账款等信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增加龙头企业授信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力度。
坚持科技赋能,是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实施方案》鼓励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搭建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支持金融机构结合产业链商业场景,联合开发产业链金融平台,依据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建立产业链企业授信评估模型,开发纯信用、线上化信贷产品。
不断拓展的多元服务
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是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省涉农信贷余额2.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32个百分点;农业保险为953.92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740.58亿元;农业担保在保余额386.49亿元,同比增长41.92%。
在各方的大力推动下,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乡村已逐步从金融资本“洼地”扭转为投资“福地”。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需继续推动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增强信贷支持的同时,要考虑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发挥保险保障功能,通过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的协同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只有更好分散与管理农业经营中的风险,才能促进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三农”领域。
《实施方案》明确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并设定目标——2023年至2025年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如何更好更充分运用资本市场?调整充实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用好脱贫地区上市挂牌“绿色通道”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加大企业上市辅导,强化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加大对重点种子企业的辅导培育,深入推进“金种子工程”;加强乡村振兴票据业务宣传,鼓励企业发行乡村振兴票据,推动发行人、主承销商等市场机构开展项目储备、推动项目落地等;设立省绿色食品产业(暨乡村振兴)基金,构建区域及行业子基金体系,充分发挥省农业产业化基金作用,做好基金项目储备、项目推介,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既要坚持回归本源、履行责任、支农支小,也要加强信贷风险防范,注重发挥政策合力,避免过度融资,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专家指出,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要坚持部门间的分工协同,财政、金融、产业等多部门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应发挥不同的作用。
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强调,落实涉农产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贴息、担保贴费、保费补贴、风险补偿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落实“管行业管投资管融资”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农业农村项目规划编制,提前制订项目融资计划。此外,落实涉农贷款不良率监管容忍政策,涉农贷款不良率高出金融机构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价和扣分因素。
http://ah.news.cn/20231207/bbec69bb94184ec5b17af47f31276cad/c.html
编辑:萧培 审编:AD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