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 正文

塞北春耕进行时:政策科技金融协同赋能农业新征程

央广网呼和浩特3月28日消息(记者刘欣荣)塞北春早,战鼓催耕。乍暖还寒的三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广袤的田野已涌动起春耕热潮。作为国家重要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林格尔县立足“早”字抓主动,紧扣“实”字强保障,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面有序地推进2025年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工人正在往穴盘内撒种子,一穴一粒,精准点播(央广网发 马少媛 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正值春耕育苗关键期,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田间地头、温室大棚里,农户们正忙着播种、育苗,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土默特左旗积极推广优质新品种,引导农民使用大棚育苗、穴盘育苗等技术手段,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助力春耕育苗,保障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自动喷水滑车将饱含养分的水喷洒在埋好种子的穴盘上(央广网发 王昊田 摄)

连日来,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什报气村萝卜种植基地,一台搭载木牛导航系统的智能起垄播种机正在作业。机械精准开出深约30厘米相同的种植沟,同步完成起垄、播种、覆土、覆膜等工序,较传统人工效率翻番。

一台搭载木牛导航系统的智能起垄播种机正在作业(央广网发 杨鑫 摄)

播种现场,赵苏和正在现场调度。据他介绍,今年公司在什报气村种植红萝卜350亩,过去15人半个月的活,现在一台机器几天内统统搞定,不仅省时又省力,而且有科技的加持,可以从原来的传统种植每亩2吨提升到每亩4吨的产量。

“这些改变要得益于2021年土左旗农牧局组织全旗农业种植大户赴山东寿光的一次考察学习。当时考察学习后深受启发,回来后公司积极引进科技设备发展种植,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赵苏和感慨道。

自动喷水滑车将饱含养分的水喷洒在埋好种子的穴盘上(央广网发 周龙峰 摄)

土左旗农牧业协会负责人李海燕介绍,像赵苏和这样的种植大户目前土左旗共有200余人,通过近几年组织农户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不仅让广大农户开阔了眼界,同时大大提升了全旗农副产品产量和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

金融活水润沃野,为解决农资购买资金短缺的难题,内蒙古自治区各银行积极行动,推出各类信贷产品,为呼和浩特市的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送去“及时雨”,助力春耕备耕。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农牧局了解到,呼和浩特方面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扎实推进春耕备耕筹备部署工作,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助力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2月18日,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全市春耕备耕工作视频推进会。会议要求,要把抓好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各旗县区要及早行动,全力做好春耕备耕。要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尽快将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乡到村,落实到户到田,落实粮油播种面积。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节水行动”农业节水方面有关要求。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设施园区“数智化”水平。

“我们抢前抓早备春耕,从2月份开始,就成立了春耕备耕专项工作推进组,聚焦2025年农业生产重点工作,到重点旗县区开展政策、技术双宣贯,实地规划布局项目种植区,进行挂图作战,全力将2025年丰收蓝图变为实景图。”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志伟介绍。

2025年,呼和浩特市将持续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改造提升4300亩。在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70万亩,全过程挖掘单产潜力,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

https://nm.cnr.cn/hlnmg/20250328/t20250328_527116405.shtml

编辑:萧培  审编:徐豪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