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

中宏网安徽12月6日电一直以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合肥片区立足“科创自贸”这个品牌,以制度创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

12月5日,记者从合肥市自贸委获悉,四年来,合肥片区已累计探索形成了110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5项全国首创,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以不到全市千分之六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超1/2的实际利用外资、近1/3的进出口,分别占安徽自贸试验区的82%、60.4%。

中国声谷量子中心

让科技成果更好“转”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如何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厂房的速度?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提供了思路。

中科光仪原本是一支来自科学岛的技术团队,通过参加双创大赛,于2021年成立公司,在合肥创新院技术经理人的对接服务下,实现产业化落地。

该公司总经理刘旭表示,公司起初面临“不敢转”和“不好转”的问题,“技术经理人”这一新角色成为科技成果与市场的重要桥梁,在与市场推广对接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

如今该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其收益和利润已实现快速增长。

所谓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就是将传统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由7∶3的比例调整为7∶2∶1,其中70%给科技原创发明团队,20%作为留存收益给新型研发机构,10%作为技术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放入其成立的合伙企业。这种方式为技术经理人带来收益,在实现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同时,也有利于保障人才稳定和黏性。

自2012年起,合肥市积极探索与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合作,共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8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企业1159家。合肥高新区自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型研发机构还存在自身供血能力不足、对地方财政的扶持较为依赖以及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供需两端的核心枢纽作用,破解新型研发机构长期依赖政府支持、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等问题,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我们创新开展新型研发机构股权投资改革。”该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提高了新型研发机构“自我造血”能力,还形成新型研发机构循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新模式。

打造“科创自贸”特色品牌

在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像这样的科创案例还有很多,它们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全生命周期,瞄准科技成果供给端的堵点难点,在新型研发机构改革、科研团队市场化融资、助力科创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

今年8月,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第四次工作交流活动上,合肥片区高新区块2项案例——“‘赋权+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新模式”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改革”入选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第三批制度创新案例。

其中,为进一步破解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慢、国有无形资产处置保值增值风险高等难题,合肥片区高新区块依托中国科大,开展“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在国家赋权的基础上,以技术转让方式支持团队拥有完整的技术使用权和处置权,学校可通过“合同约定”方式享有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未来收益,在科创领域率先实现“分粮”到“分田”的突破。该模式成功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

对于科创中小企业来说,因轻资产、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融资难。高新区块联合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利用其拥有的知识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并将知识产权再次许可给企业使用,企业分期支付使用费用。

2020年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成立,合肥片区高新区块是“科创自贸”建设核心区。近年来,高新区块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叠加优势,打造“科创自贸”特色品牌。聚焦科技转化自由、贸易投资自由、场景应用自由、要素流动自由四个维度,充分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助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全力服务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以及“科大硅谷”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更加优化

合肥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片区紧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战略定位,把科创自贸作为立足点,着力打通“0-1”“1-10”“10-100”三个科创产业融合发展阶段的堵点卡点,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大增量”。

作为自贸试验区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合肥片区推出的一大批改革开放举措,有效发挥了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未来,合肥片区市场导向、利益共享、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敢于转化、乐于转化、便于转化、善于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更加优化,合肥致力于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样板城市。(记者 李润媛)

https://www.zhonghongwang.com/show-493-363748-1.html

编辑:萧培  审编:徐豪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