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经济向好 发展向新 民生向暖

璧山“梦界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

璧河潺潺,见证蓬勃发展历程。

青山绵延,奏响绿色崛起新章。

这里有一幅幅和谐美好、欣欣向荣的画卷:广阔园区,技术革新引领“产业飞跃”,热土铸就“智慧引擎”;现代化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回望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立足新发展阶段,重庆市璧山区以逆势而上、承压前行的意志应对风险挑战,统筹抓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安居乐业,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035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72亿元,历史性实现“双千亿”目标。

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以重庆全市1.1%的面积贡献了全市4%的工业产值;每6秒钟就能下线一块的“刀片电池”产能目前占全市已投产动力电池的70%;500余项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道路上,璧山是“认真”的。 2024年以来,璧山区坚持转方式、优结构,注重引进培育并举、延链强链同向发力,促进产业根基更加坚实,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其中,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6个;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分别入选工信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制造业企业成长壮大,5家企业纳入市级中小型硬科技企业帮扶库,3家企业成长为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7家企业上榜全市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13家企业入选市级“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分别增至461家、259家、17家,居全市第5、5、6位。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考中,加快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后劲十足的‘璧山智造’、持续壮大的创新动能,点燃了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人坦言,当前,“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已然从谋篇布局、重点突破的“大写意”,成为纵深推进、整体成势的“工笔画”。

改革攻坚成效见势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璧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2024年以来,璧山区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入密集施工期,国企国资、科技体制、社会治理……一项项议论多年、阻力重重、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接续启动,以前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逐一砸开。

翻开2024年璧山成绩单,成果引人注目:

“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效明显。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77家区属国企压减至48家,27家减亏止损、27家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增长34.7%。政企分离涉改企业100%“脱钩”、100%纳入集中统一监管。璧山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56.2%,全市第三。

数字重庆建设扎实推进。区、镇街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128个数字化应用贯通运行,“141”基层智治经验全市推广,“电气火灾智防一件事”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优秀案例。

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有效。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健龙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经验全国交流。在全市率先探索城市小区行政执法服务一体化改革,“三级院坝会”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企业之家”获评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成果。

民生改善托起新生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年来,璧山区坚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不断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2万余人,城乡基本医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树洞口袋”心灵驿站全区58所中小学实现全覆盖,璧山区顺利通过重庆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级督导评估,区人民医院升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6.9%。

璧山秀湖公园

市、区两级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建设农村人行生产便道51公里,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3.6万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托位占比达100%。建设“渝馨家园”3个,完成142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15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打造“渝好空间”,开展巾帼新职业技能培训752人次。开展“一标三实”门楼牌信息采集,全区所有门牌信息系统录入率及申请制作率均已达到100%。

发展有力度,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奋进新征程,76万璧山儿女正锚定美好蓝图,以逆势而上、承压前行的意志应对风险挑战,在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走在前、做示范。(曾清龙)

璧山“梦界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

璧河潺潺,见证蓬勃发展历程。

青山绵延,奏响绿色崛起新章。

这里有一幅幅和谐美好、欣欣向荣的画卷:广阔园区,技术革新引领“产业飞跃”,热土铸就“智慧引擎”;现代化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回望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立足新发展阶段,重庆市璧山区以逆势而上、承压前行的意志应对风险挑战,统筹抓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安居乐业,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035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72亿元,历史性实现“双千亿”目标。

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以重庆全市1.1%的面积贡献了全市4%的工业产值;每6秒钟就能下线一块的“刀片电池”产能目前占全市已投产动力电池的70%;500余项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道路上,璧山是“认真”的。 2024年以来,璧山区坚持转方式、优结构,注重引进培育并举、延链强链同向发力,促进产业根基更加坚实,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其中,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6个;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分别入选工信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制造业企业成长壮大,5家企业纳入市级中小型硬科技企业帮扶库,3家企业成长为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7家企业上榜全市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13家企业入选市级“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分别增至461家、259家、17家,居全市第5、5、6位。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考中,加快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后劲十足的‘璧山智造’、持续壮大的创新动能,点燃了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人坦言,当前,“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已然从谋篇布局、重点突破的“大写意”,成为纵深推进、整体成势的“工笔画”。

改革攻坚成效见势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璧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2024年以来,璧山区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入密集施工期,国企国资、科技体制、社会治理……一项项议论多年、阻力重重、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接续启动,以前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逐一砸开。

翻开2024年璧山成绩单,成果引人注目:

“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效明显。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77家区属国企压减至48家,27家减亏止损、27家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增长34.7%。政企分离涉改企业100%“脱钩”、100%纳入集中统一监管。璧山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56.2%,全市第三。

数字重庆建设扎实推进。区、镇街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128个数字化应用贯通运行,“141”基层智治经验全市推广,“电气火灾智防一件事”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优秀案例。

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有效。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健龙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经验全国交流。在全市率先探索城市小区行政执法服务一体化改革,“三级院坝会”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企业之家”获评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成果。

民生改善托起新生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年来,璧山区坚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不断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2万余人,城乡基本医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树洞口袋”心灵驿站全区58所中小学实现全覆盖,璧山区顺利通过重庆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级督导评估,区人民医院升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6.9%。

璧山秀湖公园

市、区两级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建设农村人行生产便道51公里,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3.6万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托位占比达100%。建设“渝馨家园”3个,完成142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15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打造“渝好空间”,开展巾帼新职业技能培训752人次。开展“一标三实”门楼牌信息采集,全区所有门牌信息系统录入率及申请制作率均已达到100%。

发展有力度,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奋进新征程,76万璧山儿女正锚定美好蓝图,以逆势而上、承压前行的意志应对风险挑战,在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走在前、做示范。(曾清龙)

http://www.banyuetan.org/dfgc/detail/20250117/1000200033136151737084902260847964_1.html

编辑:萧培  审编:徐豪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