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千年书画史”,究竟怎么读
近日,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以及特型馆、海上书画馆面向公众开放。《高逸图》卷、《雪竹图》轴、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卷、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等“压箱底”的重要文物吸引了众多观众。
4000平方米300余件展品,究竟该怎么看?记者采访了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
孙位《高逸图》局部
记者 陈俊珺
“黄金百两”的雪竹
走进上海博物馆东馆2楼,在长达一公里的展线内,馆藏的书画珍品以全新的展陈亮相。凌利中坦言,终于弥补了过去因空间有限而造成的遗憾。
“我们的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是海内外博物馆中,唯一的中国古代书画通史常设展。我们一共准备了6套方案,将每半年更换一次展品,3年总计将展出1200余件作品。”凌利中对记者说,“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6集的超长连续剧,观众可以尽情领略上博藏品中的书法、绘画通史。”
在首轮展览中亮相的,共有300余件展品,几乎集结了历代书法和绘画流派的经典作品。如果每一件观看1分钟,那需要整整5个小时才能看完。在有限的时间内,观众究竟该从何看起呢?
首先不容错过的,自然是中国历代书法馆(以下简称书法馆)的《苦笋帖》《上虞帖》、中国历代绘画馆(以下简称绘画馆)的《高逸图》《雪竹图》《望贤迎驾图》,因为这5件国宝级作品仅展出3个月。
徐熙是五代南唐画家,擅长写生。《雪竹图》以水墨晕染出枯木竹石的结构,留白处以示积雪。这件作品虽然无款印,但是画法与史载徐熙的落墨写生遗法一致,史称“徐熙野逸”。
画中有一处颇有意思的细节,在画面中央立于两块石头间的一根竹子上,题有篆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被认为是五代徐铉的篆书,这也是老一辈学者将此画断代为五代的依据之一。
南宋佚名之作《望贤迎驾图》已有60余年未曾露面。这样的大尺幅作品在南宋立轴中堪称“巨无霸”。裱边有清代成亲王永瑆的“宋画望贤迎驾图”题签,故而得名。此画到底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凌利中告诉记者,在历代的流传过程中,对这幅画所表现的内容有不同的说法。据清人考订,画中所绘的是唐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在陕西咸阳望贤驿迎奉太上皇李隆基自蜀归来的情景。
孙位的《高逸图》是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据考证,此图是《竹林七贤》的残卷,画中人分别是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前隔水有宋徽宗题“孙位高逸图”。这幅图是典型的工笔设色,孙位的线条表现能力非常强,每个人物的衣服、皮肤都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毯子、衣服的颜色至今还保存得非常鲜艳。值得注意的是,此画虽然是一幅人物画,背景还绘有山石、竹、芭蕉等,也非常精彩。
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
《赤壁赋》中的十三个点
从北宋赵佶的《柳鸦芦雁图卷》、元代钱选的《浮玉山居图卷》,到“元四家”中三家的代表作——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轴》、倪瓒的《六君子图轴》、吴镇的《渔父图》……在绘画馆中,有些作品是首次展出,也有不少则是久未露面。
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轴》,曾被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王叔明画”。这件作品是王蒙融各种绘画技法和本领于一身的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四家”的重新组合也令人眼前一亮——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文徵明的《真赏斋图》、唐寅的《春山伴侣图》、仇英的《修竹仕女图》都是不容错过的作品。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绘画瑰宝中,凌利中提醒大家细读郑板桥的《竹石兰花图》。“这是郑板桥难得的大尺幅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画风。最有意思的则是这位72岁的老爷子的‘吐槽’文字,大意是终日写字作画,没有休息,想骂人。可三天不画,又想拿纸来画,不画就觉得手痒……”
一走进书法馆,只见一件“陌生”的展品——东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这件文物曾在上博的人民广场馆展出,但只展示了正面部分,在东馆的独立展柜中,观众可细赏其正反两面的刻字艺术。
令书法爱好者直呼过瘾的,是许多过去只能局部展出的长卷这次得以全卷打开、完整展出。比如祝允明的《草书前后赤壁赋卷》、米芾的《行书多景楼诗册》、董其昌的《行书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等都全卷展出。而赵孟頫的名品《行书手札册》十二册则是首次完整展出。
值得玩味的是,祝允明的《草书前后赤壁赋卷》中有三个字竟被抽象地写成了十三个点,那就是“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中的“下江流”。凌利中说,上博人几乎“代代相传”,都知道这“十三个点”的典故,一提“十三个点”就知道是指这幅作品。
李升《淀湖送别图》局部 均上海博物馆馆藏
上海版《富春山居图》
《淀湖送别图》是一件容易被观众忽视,但又颇有看点的重要作品。它有着“上海版《富春山居图》”之称。
《淀湖送别图》创作于1346年,作者李升在元代是有名的画家,他传世的山水画就此一件。当年,他从安徽来到青浦,住在淀山湖畔。画中的“双子山”被描绘得非常写实,一座叫淀山,另一座叫箕山。前者海拔仅12.8米,至今仍在,而且尚有元代的两口古井。山上曾有寺庙等建筑,一直以来都是文人汇聚之地。而大家熟悉的淀山湖正是因淀山而得名。
“这是一座由历代文学家、画家用诗画描绘过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山。这幅画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描绘淀山湖的实景山水代表作。这对于发掘上海城市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凌利中说。
《淀湖送别图》所在的海上书画馆共有四大板块,系统梳理、呈现了海上千年的书画成就,围绕“何以海派”对上海书画进行溯源,充分挖掘了上博馆藏中所蕴含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特质。
上海人文荟萃,艺脉源远流长。纵观海上千年书画的艺脉与成就,几乎伴随着文人画史的各个重要阶段。从“云间二陆”法书到吴越国文化遗迹,至“松江本”《急就章》,这些文化遗珍既是海上千年艺脉传承的见证,也是上海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
“上海博物馆东馆是世界看中国的一扇窗口,更是世界看上海的一扇窗口。许多人说起上海文化,比较熟悉的是近两百年的海派书画,而海上书画馆向观众呈现了两千年的海上书画史。”凌利中说。一部中国书画史,亦是各地域美术史的汇合。要想理解、领悟文人书画史的脉络及其美学意蕴,探讨海上千年书画史,是题中应有之义。
https://reader.gmw.cn/2024-11/29/content_37708882.htm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