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正文

践行新时尚 分类志愿行——焦作市在全国第二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纪实

按照住建部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的要求和部署,焦作市于5月22日至5月29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以“践行新时尚,分类志愿行”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深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焦作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活动,要求焦作市分类办成立由城管、机关事务、环保、教育、妇联、团委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宣传周活动工作组,开展了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等6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一)分类快闪秀。在宣传周期间,焦作市分类办组织市城管局、焦作市教育局、焦作市妇联、焦作日报社以及各县(市、区)政府,在城市地标性龙源湖等区域组织了25场别开生面的“分类快闪秀”。每场快闪表演,都巧妙融合了垃圾分类的知识点与现代艺术元素,让原本枯燥的分类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参与其中的不仅有政府工作人员,还有环卫工人、学生群体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妇女代表,通过悬挂醒目的横幅、展示分类知识展板、分发宣传手册、进行互动式的垃圾卡片投递游戏、现场讲解等形式,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并掌握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与背后的理念。焦作市分类办组织专人将现场录制的精彩瞬间制作成短视频,在焦作日报及其新媒体平台上广泛推送,进一步扩大了宣传的广度与深度。

(二)分类进万家。焦作市分类办统一组织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建志愿者队伍,汇聚约600名环保先锋力量,深入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开展了“分类进万家”入户宣传行动。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走访,面对面交流,将垃圾分类的绿色理念直接带入千家万户。通过耐心的家庭现场讲解和一对一分类指导,居民们在日常生活的起点学会了如何精准分类,体会到源头减量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益处的认识,更激发了大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分类体验官。焦作市分类办统筹协调,组织涵盖媒体、居民、党员干部及学生等多元群体,共计500余名代表深入焦作市静脉产业园科普教育基地、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参与桶边督导体验,让参与者近距离观察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和处理流程,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参观者亲历从垃圾分类到资源化利用的每一步,深刻领悟到个人行动对于环境保护的直接影响,以及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绿色发展重要一环的深远意义,激发了对垃圾分类实践的浓厚兴趣与积极支持。

(四)低碳齐参与。焦作市分类办组织相关部门,针对源头减量工作,聚焦公共餐饮场所,开展了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分类减量”为核心主题的全民参与活动,旨在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责任感。活动覆盖了焦作市辖区内的所有大型商场与餐馆,志愿者团队向群众发放了《保护生态环境 共建绿色家园倡议书》、《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文明餐桌公约》及《环境保护法》摘录等宣传材料,倡导“按需点餐、珍惜粮食”,鼓励居民形成文明、节约、绿色的生活态度,强化商户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引导其采取措施减少食物浪费,使用可降解包装,共建绿色供应链。

(五)分类大讲堂。焦作市分类办指导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深入党政机关和学校组织了多场垃圾分类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学者走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面对面培训,提升公众分类意识和技能。

(六)部门齐参与。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期间,焦作市分类办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各区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核心,组织志愿者及工作人员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传活动。另外,分类办联合市机关事务局、发改委、水利局、税务局、住建局等多个部门,共动员150多名志愿者,采用悬挂醒目的宣传横幅、搭建咨询服务平台与教育展板、分发环保手册与宣传资料,并赠送实用小礼品等多元化方式,深入推广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发放资料6000余份,覆盖约2万人,极大地增强了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活成为新风尚。焦作市在世界环境日的系列活动,汇聚社会力量,向着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坚实迈进,彰显出每个人行动的小力量汇聚成改善地球环境的大能量。

据不完全统计,宣传周期间,直接参与活动的市民超过5万人次,通过各类媒介知晓覆盖人群超过100万,垃圾分类知晓率显著提升。通过对部分试点小区的跟踪调查,垃圾分类准确率较活动前提高了20%以上,显示出宣传活动对行为改变的积极影响。本次宣传周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完善了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工作机制,为建立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讯员 秦胜利)

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41459180

编辑:萧培  审编:AD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今日中国网”(域名ChinaTodays.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今日中国网CPUCN.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今日中国网(ChinaTodays.CN) 电子邮件:china-gy@foxmail.com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